“No one is safe from the technology revolution. ”時尚網(wǎng)站Fashionista對前兩日意大利奢侈品牌Dolce&Gabbana2018秋冬大秀的總結,以這樣一句話開場。

  沒有人能在技術革命中幸免,這句話的起因或許要歸咎于本次秀正式開場前那將近八架的小小無人機。

  品牌的忠實擁躉和千禧時代的明星們坐在秀場的前排,滿心期待著等待大秀呈現(xiàn)“Secrets and Diamonds”的雙重驚喜。

  然而弄了半天,秀遲遲不開場,標語和各種語言輪番播報的廣播信息在反復提醒全場觀眾關閉手機WIFI和所有的熱點。

  當時大伙兒還挺疑惑:難不成要在這里發(fā)射火箭?還是要把我們送上太空?

  本來就是大牌的大秀,規(guī)模大,請來的嘉賓排場當然也大,想讓所有人斷開網(wǎng)絡“與世隔絕”,實在是相當麻煩的一件事,整個過程鬧騰了將近一個小時。美國版Vogue主編安娜溫圖爾等到耐心盡失,直接從座位上站起離場...

  好在無人機拎著新款包包按順序飛出來的時候沒出什么差錯,所有的無人機都被裝飾得和品牌調(diào)性相符,既體現(xiàn)高科技,又有些珠寶的華麗影子,飛到中央連成直線后還懸在半空供嘉賓媒體拍照,接下來才引出真人模特開場。

  其實Dolce&Gabbana的無人機走秀創(chuàng)意并不是首創(chuàng),早在2015年服裝公司Betabrand就已經(jīng)玩起了無人機。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為期三天的Silicon Valley Fashion Week(硅谷時裝周),那里的服裝展示就是由一堆機器人和無人機實現(xiàn)的,根本沒有使用真人模特。

  時裝周還在末尾安排了眾籌部分,希望吸引品牌加入,不過據(jù)當時報道Oscar de la Renta不會參加(或許是因為品牌的優(yōu)雅奢華風格還是需要通過真人展示來實現(xiàn))。

  而像3M、Misfit Wearables和Pebble這樣的服裝公司都開始允許自己的設計用機器人和無人機展示。

  那按這樣看來,是不是將來模特們都要失業(yè)了?以后看秀除了觀眾T臺上再也見不到真人?很多時尚界人士紛紛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小編覺得簡直可以弄成一場小規(guī)模辯論賽,下面先由正方發(fā)言,大家歡迎~

   正方:機器人不能取代模特反方:機器人走秀是將來的趨勢

  正:費時費力

  就像開頭所說,為了整個小開場就花費了比平時真人走秀開場多至少一倍的時間。

  經(jīng)??葱愕呐笥讯加羞@種體驗:即便是真人走秀,也時常因為這樣那樣的事情延遲(重要人物還未到齊、整理衣服、燈光未準備就緒等等),已經(jīng)夠麻煩,還要折騰調(diào)試無人機。

  開場前不斷通知觀眾關閉無線網(wǎng)...時尚編輯的時間成本也有限,尤其是時裝周趕場,一個品牌接著一個品牌,你這里延誤那么久,誰等得起?

  反:時尚需要創(chuàng)意

  前幾天GUCCI的手術室被整個時尚圈同行刷屏,你覺得原因在哪里?就是因為時尚界需要這樣無限制的腦洞,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形式,才會在幾百場秀中脫穎而出。開場前用無人機本身就是一種技術革新,現(xiàn)在連超市都可以自助買單,模特為什么不能被機器取代?

  正:機器人冷血

  人類穿上衣服,和符合自己風格的服裝融為一體,去職場上殺敵,或者逛街約會都離不開它,而這種和肌膚親密無間的服飾,已經(jīng)不是單純?yōu)榱藵M足生存需要,遮羞蔽體。

  人和衣早就產(chǎn)生了情感的聯(lián)結,比如你會珍惜上學時候的某一件校服一樣,是有溫度的。在秀場上同理,只有真人模特才能完美體現(xiàn)皮膚和服裝接觸的效果。

  冷冰冰的機器人做不到,更別說掛著衣服飛過來飛過去的無人機了,看完無感,怎么促進銷售?

  反:未來機器人將擁有情感

  還記得日本電影《我的機器人女友》嗎?雖然說目前還未完全實現(xiàn)機器人同真人別無二致,但已有機器人倫理學家表明未來機器人將擁有和人類一樣的情感。

  人類也將同機器人產(chǎn)生情感,這些都是可能發(fā)生的,到那時,用模仿真人外形且具備情感機制的機器人走秀就沒什么差別了。

  就像美劇《西部世界Westworld》里的仿生人那樣,其實目前已經(jīng)有3D打印技術可以精準識別記錄人臉上的每一條皺紋和毛孔,打印出來的模具制作的人臉與真人無異。設想一下,將來的某一天,身邊站著機器人,而你卻很可能以為TA是人類。

  正:多此一舉

  那既然現(xiàn)在還沒設計出這樣的高科技機器人,且最終目的是為了達到和真人一樣的效果,那為什么要多此一舉呢?看機器人走秀難道會比看小仙女有意思?顏值控表示不懂。

  反:機器人是必然趨勢

  科技革命不可避免,不管是時尚界還是別的領域,創(chuàng)新技術都在不斷替代人力物力,這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并且時裝秀的重點就是為了突出服裝,并不一定要真人來展示。而且像是高定秀本身服裝就不是拿來穿的,機器人有比模特更完美的身材比例,穿高定那么難駕馭的藝術品當然是機器人最合適。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1957年蘇聯(lián)發(fā)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時引發(fā)的時尚圈未來幻想熱潮?肯尼迪曾經(jīng)說,冷戰(zhàn)時期用來毀滅地球的技術如今使得人類得以在月球上行走。

  space age時代也讓許多服裝設計師、攝影師都開始將未來主義列入創(chuàng)作方向。

  比如從攝影師Richard Avedon為Harpers' Bazaar拍的大片以及Emilio Pucci為航空公司Braniff International Airways設計的制服就可以看出這點,承認吧,高科技是時裝界的未來趨勢,它的滲入只增不減。

  前年Chanel2017春夏系列發(fā)布會,品牌干脆在邀請函上印了由各色電線纏繞而成的雙C logo,老佛爺將秀場布置成了數(shù)據(jù)中心,堆疊的硬盤、網(wǎng)線、電源線構成了秀場背景,模特戴著科技感的頭套穿梭其中,很難感受不到品牌想征服未來數(shù)據(jù)時代的野心。

  Alexander Mcqueen1999年春夏秀上閉場模特Shalom Harlow身穿白色連身裙站在T臺中央被兩架機器臂噴灑色彩的經(jīng)典案例相信你也還記憶猶新,就算不用機器人走秀,它也還是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入侵秀場。

  《西部世界》里有類似的畫面:

  正:不適合成衣

  可是成衣就不行啊,成衣面向的是普通大眾,最終是要穿在真人身上的,用機器人不靠譜啊,難不成消費者面向的是機器人嗎?并且走上大牌T臺的大多是頂級超模,觀眾也是認臉的,看到自己喜歡的模特走秀,秀后還能真實地互動采訪交流,換了機器人,沒有了超模的廣告效應,購買欲會大大降低。

  講真,看到這些機器人走秀,路人的表情應該就像下圖一樣:

  反:省化妝費用

  每一場秀都要在模特身上用掉大量的化妝品,有時候化妝師折騰了一天的妝容走個二十分鐘的秀就沒用了,女生不是有句話說的好:出門化妝,那臉上都是錢啊~要這么說的話一場秀下來就是聲勢浩大的燒錢行為了。

  

  正:化妝能帶來多方效益

  難道租賃購買無人機就不需要花錢?這方面的成本算下來或許早就超過了化妝上的花費。再說了,服裝和妝容互相搭配,好的妝容能為體現(xiàn)設計精髓大大加分,機器人又沒必要化妝,那多無趣。再者,這牽涉到化妝師、品牌贊助等多方的利益,在時裝周辦秀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商業(yè)銷售,那么如果因為想省錢而切斷了與各方的聯(lián)系,豈不是得不償失?

  小編插一句,每一季出現(xiàn)的新奇妝容同服裝、配飾一樣,都是值得時尚人士研究的時髦點,少了這部分確實可惜~


   看完以上多方的爭論,應該也覺得正方略勝一籌,至少在目前的科技條件下,機器人暫時不能取代真人模特的地位。

  我們是有情感的人類,就算科技再怎么發(fā)展,只要服裝依舊和人擁有情感聯(lián)系,那么機器就無法完全替代。

  一想到以后看秀要是滿場飛無人機,T臺上機器人挪動,小編雞皮疙瘩忽然就掉了一地...

  你怎么看?